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鸵鸟的养殖方法,适合在什么环境中生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4:10  浏览次数:1465
内容摘要:1、场地:鸵鸟养殖基地需要在温差不大,场地宽敞的沙质土地带,同时保证保证空气干净、环境整洁、地面干燥,需定时清理鸟舍和消毒等。2、饲料:鸵鸟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可以喂食蔬菜,菜叶等粗粮,鸵鸟能够在这些粗纤维种摄取到能量。3、疾病预防:鸵鸟常见病是呼吸道感染和胃积沙病,养殖时需保证场地整洁干净,空气干净。4、交配育雏:鸵鸟在18月-30月性成熟,繁衍期40年到50年,雌鸵鸟在交配完后的1-2周产卵。一、鸵鸟的养殖方法1、饲养场地(1)鸵鸟养殖基地需在温度适宜、面积足够宽阔、地势高、光照充足、通风排水良好的沙质

鸵鸟的养殖方法,适合在什么环境中生存

回答1、场地:鸵鸟养殖基地需要在温差不大,场地宽敞的沙质土地带,同时保证保证空气干净、环境整洁、地面干燥,需定时清理鸟舍和消毒等。2、饲料:鸵鸟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可以喂食蔬菜,菜叶等粗粮,鸵鸟能够在这些粗纤维种摄取到能量。3、疾病预防:鸵鸟常见病是呼吸道感染和胃积沙病,养殖时需保证场地整洁干净,空气干净。4、交配育雏:鸵鸟在18月-30月性成熟,繁衍期40年到50年,雌鸵鸟在交配完后的1-2周产卵。

一、鸵鸟的养殖方法

1、饲养场地

(1)鸵鸟养殖基地需在温度适宜、面积足够宽阔、地势高、光照充足、通风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地带。在潮湿、早晚温差大大、严寒、酷暑的地方养殖鸵鸟都会影响鸵鸟的产蛋量和孵化率。

(2)鸵鸟很容易受惊,鸵鸟养殖基地最好远离人群,保持安静。

(3)鸵鸟养殖基地的附近最好没有其他的牲畜养殖,防止病疫交叉感染和传播。

(4)养殖鸵鸟注意养殖场的面积足够宽阔,场地周围围上两米高的铁丝或者栅栏,更多的需要确保鸵鸟的自由度和运动强度,养殖场地最好坐北朝南。

2、饲料选择

(1)鸵鸟是一种杂食动物,消化功能好,能够在粗纤维中摄取能量,鸵鸟的食性较广,对各种牧草饲料和多种块根块茎类、蔬菜等均可采食。

(2)喂食饲料1天饲喂4次,每次饲喂的间隔尽可能相等。

(3)饲喂顺序可以先粗后精,也可以把精饲料拌入青饲料中一起饲喂,精饲料喂量一般每只控制在1.5kg左右。

(4)给鸵鸟提供饲料的时候不要提供能量过多的饲料。如营养过多造成体内的营养过剩,体脂增加,会影响鸵鸟的繁殖能力。

3、疾病预防

(1)鸵鸟的育雏时期常见病害是呼吸道感染,病因主要是雏鸟对潮湿的环境和较多的尘埃比较敏感,应激反应过于剧烈的时候所引发的疾病。务必保证空气干净、环境整洁、地面干燥等要求。

(2)如成年鸵鸟出现腹泻或便秘,可在饲料或活动场所投放一些小沙石起到预防作用。

(3)鸵鸟还易出现胃积沙病,病因主要是鸵鸟吃食物的时候吃进了大量的沙粒,从而造成了鸵鸟的胃内消化系统紊乱。养殖场应尽量避免场地砂砾过多,提高喂食饲料质量,补充鸵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定时清理鸟舍和消毒。

4、交配育雏

(1)人工驯养的非洲鸵鸟18月龄-30月龄性成熟,寿命达70年,繁殖期40年-50年,年产蛋80枚-120枚。

(2)雄鸵鸟性发育一般被雌鸵鸟晚,引种时最好选用比雌鸵鸟大半岁以上的雄鸵鸟。

(3)雌鸵鸟的发情表现很明显,会有低头、靠近雄鸵鸟、垂翅、嘴巴张合等现象。

(4)雌鸵鸟会交配完后约1-2周产卵。一天一枚,持续20天左右。

(5)雌鸟产蛋后,必须将产蛋及时取走,增加雌鸟产蛋产量。

二、鸵鸟适合在什么环境中生存

1、鸵鸟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和灌丛等地带。

2、其中索马里亚种有时进入浓密的荆棘灌丛中,在西南非洲甚至还见于陡峭的石质高原上。

3、国内养殖地面最好用水泥辅地,上辅沙土,冬季和繁殖育雏时垫草。注意采光,保证光照充足,应有良好保温措施。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鸵鸟的养殖方法,适合在什么环境中生存”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885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鸵鸟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