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林蛙怎么养要放好久,林蛙是哪里产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5:40  浏览次数:1251
内容摘要:1、搭建养殖场地:林蛙喜欢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对于养殖环境无特别的要求,可利用一闲散空地搭建养殖场地。2、饲料管理:在蝌蚪孵化后,经过50天的左右后即可变为幼蛙上岸,这时幼蛙主要以小虫类为食,所以这时的饲料主要是小虫,蚊蝇、黄粉虫、蝇蛆等。3、养殖管理:每年4月时在养殖池中投放足够的蛙卵,在孵化后后要注意养殖密度,每平米建议不超过2000尾。温馨提示:林蛙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

林蛙怎么养要放好久,林蛙是哪里产的

回答1、搭建养殖场地:林蛙喜欢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对于养殖环境无特别的要求,可利用一闲散空地搭建养殖场地。2、饲料管理:在蝌蚪孵化后,经过50天的左右后即可变为幼蛙上岸,这时幼蛙主要以小虫类为食,所以这时的饲料主要是小虫,蚊蝇、黄粉虫、蝇蛆等。3、养殖管理:每年4月时在养殖池中投放足够的蛙卵,在孵化后后要注意养殖密度,每平米建议不超过2000尾。

温馨提示:林蛙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林蛙怎么养要放好久

1、搭建养殖场地

(1)林蛙比较喜欢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对于养殖环境没有很严格的要求,可利用闲散空地搭建养殖场地。

(2)养殖场地一定要选择地势较高、有清洁水源、排水方便的地区,也可利用河水、井水和自来水。

(3)在搭建时要使用没有薄膜、网片或者修剪墙将养殖场地围成防逃网,高度为1.5米左右,同时还要做好防鸟网,顶部也要做好遮阴避阳措施,场地中可适当种植一些树木或植物进行遮阴保湿。

2、饲料管理

(1)蝌蚪孵化后,经过50天就能变为幼蛙上岸,这时幼蛙主要是以小虫类为食,所以这时的饲料一般是小虫,蚊蝇、黄粉虫、蝇蛆等,到了温度适宜的时期,林蛙就会自己进行捕食。

(2)一定要将虫类均匀撒在养殖场地的四周地面,如果想要加快生长快速,一定要提供充足的饲料。

(3)目前饲养主要是使用黄粉虫和蝇蛆,购买会增加养殖成本,一般养殖户会自行培育。

3、养殖管理

(1)每年4月时可以在养殖池中投放足够的蛙卵,在孵化后一定要注意养殖密度,每平米不超过2000尾,在蛙卵孵化期使要注意水质清新,一定要及时换水。

(2)一定要要注意卫生环境,及时对孵化池进行消毒,如果消毒使用的是石灰粉或其他药剂,要在10天后等毒性消除后开始孵化,避免毒性导致蛙卵死亡。

(3)在幼蛙变态后,一定要及时将其引入养殖场地中饲养。

二、林蛙林蛙是哪里产的

1、林蛙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西伯利亚以及朝鲜等也有分布。林蛙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内蒙古、青海、陕西、山西、河北、河南以及山东等地。

2、养殖林蛙的时间一般是在春天,首先一定要将蛙卵放置在孵化池里面,在蛙卵孵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淡水的质量,及时交换水分,饲养科学,及时预防蛙病。

3、一般在入蜇适应期也就是冬季的早期,这时秋冬的气候不是很稳定。在此期间,林蛙会从肺呼吸变成皮肤呼吸,但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遇到气候变化影响时,林蛙会一直调整自己的生理功能,当温度降低时,林蛙就会进入水中,当温度升高时,林蛙就会出来进行活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林蛙怎么养要放好久,林蛙是哪里产的”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712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林蛙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