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文化 » 正文

中式茶杯里的香港记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6:02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907
内容摘要:中式茶杯里的香港记忆作者 韩星童 王姝一杯用中式茶杯盛装的咖啡,拉花加以点缀,中西元素合二为一,也是香港本身中西合璧的隐喻。做过六年咖啡师的崔子康(Tommy)将自己第一间咖啡厅半路咖啡(halfwaycoffee)开在上环

中式茶杯里的香港记忆

作者 韩星童 王姝

一杯用中式茶杯盛装的咖啡,拉花加以点缀,中西元素合二为一,也是香港本身中西合璧的隐喻。

做过六年咖啡师的崔子康(Tommy)将自己第一间咖啡厅半路咖啡(halfwaycoffee)开在上环摩罗街附近,两边尽是古董店和手工艺铺头。

店铺前后门被打通,像一条幽静老巷,装饰以怀旧摆设,中学时代的木制长椅、收银用的锑煲(旧时街市主人盛装钱币的容器)、白色吊扇,还有飞机降落九龙城的旧相片,这些都是崔子康的收藏。

“这里像是另一个空间,而我在这里做着记忆流传的事。”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崔子康却对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充满想像,也颇有感情。

在所有收藏品中,崔子康最得意的还是放置店里的300多个中式茶杯。他喜欢端详每只杯不同的纹理和耳柄,也想将收藏品与更多人分享,用中式茶杯冲咖啡的灵感便由此而生。

当被问及最喜欢的茶杯,他从一排雕花精致颜色艶丽的杯子中,拿起一只个头最小、简单青花图案的景德镇米通。他用拇指轻轻抚摸耳柄,告诉记者,只有这只杯的耳柄最具中国风,优雅又大气。再将米通放至灯下,柔和光线瞬间照亮杯壁雕镂出的半透明亮孔“玲珑眼”,杯体优美通透。

汪小姐是来自上海的客人,在社交软件得知这间咖啡厅后特意前来,一杯咖啡的功夫,她已仿佛透过墙上的照片、店内的家具和手中茶杯看到了从前的香港,“跟我原来印象里的繁华却有点不近人情的香港全然不同。”

而咖啡厅的常客黄先生则生长于香港。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外婆家用的就是这样的茶杯,每次来这里都会勾起一些回忆。

为寻集旧式茶杯,崔子康总是四处奔走,从深水埗到油麻地,甚至有时需飞往北京、上海和景德镇。他坦言,市场上这类有年代感的茶杯已越来越难得,花费一年半载才寻到一只也属常事。

买杯过程也是与人交流的过程,崔子康记得有一回一家古董店店主见他年纪不大就喜欢这些旧物,觉得难得,不愿收他的钱,还邀他进店喝茶聊天。

对人文情怀极其看重的崔子康,将即将开业的第二间咖啡厅依然选址摩罗街一带。

崔子康与附近店铺店主都是朋友,他常去一街之隔的百年老店源兴香料公司为茶选购配料,对面幸福玩具店的辉哥有时会在午后播放音乐与街坊共享,而店内洗手池则出自街口生铁铺的明哥之手。而若有街坊做运动路过半路咖啡,也可进店免费喝水。

崔子康也将这种社区人情融入咖啡厅运营之中,比起生意经营,他更看重社区服务功能。他试图将这里打造成别致的艺术空间,为香港文化保育出一份力。

坐在店里那面手写香港历史的墙前,崔子康追忆学生时代常在放学途中经油麻地去“寻宝”。他留意到那种有街坊架桌在路边打麻雀,不远处亦有叮叮车驶过的情景,是与现今摩天大楼间快步穿梭的人潮全然不同的情调。

他着迷那个久远的年代,执意于在这繁华都市里留住那些日渐模糊的遗影。他把那些记忆深处电车的叮叮声、九龙城上空的飞机、街边停靠的人力车,以及街坊间彼此帮衬的人情味,皆称作“香港情怀”。

日后如有机会,崔子康还想将咖啡厅开到北京和上海,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打造成文化艺术空间。以这样的方式,令中国的传统文化仿佛穿越时空重新回到现代,这是他目前想做的事。(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式茶杯里的香港记忆”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565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