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文化 » 正文

擂茶在宋代称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4:33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659
内容摘要:擂茶在宋代的名称叫茗粥,擂茶一词,根据已有文献记载,则最早出现于宋代,所谓茗粥也并非指的是食用粥,而是指煮制的浓茶(擂茶),因其表面凝结成一层似粥模样的薄膜而称之为茗粥。擂茶的历史较早可以追溯至三国时

擂茶在宋代的名称叫茗粥,擂茶一词,根据已有文献记载,则最早出现于宋代,所谓茗粥也并非指的是食用粥,而是指煮制的浓茶(擂茶),因其表面凝结成一层似粥模样的薄膜而称之为茗粥。

擂茶的历史较早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宋代李昉所著《太平御览》中引张缉《广雅》一书曰:“荆、巴间釆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饶覆之,用葱、姜,芼之。”

芼,就是指将调料搅拌成羹汤引用,与擂茶的制作流程相似。擂茶一词,根据已有文献记载,则最早出现于宋代。北宋耐得翁《都城记胜·茶坊》记载:“冬天兼卖擂茶”,而吴自牧《梦梁录·茶肆》一书也记有“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

“擂,研物也。”擂茶是用研磨的方式加工茶叶。研磨茶叶有各种工具,比如:擂钵、擂棒等,还有过滤用的笊篱。“擂茶”和清茶不同,原材料不只有茶叶,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饮用者等变化之下,“擂茶”的原材料除了茶叶还有生姜、花生、芝麻、中草药等等。

所以,“擂茶”配料极多,口味千变万化,功效各有不同。吃“擂茶”还要搭配茶点:花生、瓜子、炒米花、炒黄豆、橄榄、咸笋、糖果、糕点等等。

“无擂茶不成客”,擂茶是客家人最隆重的待客礼节。擂茶原本是中原的传统风俗,随着北人入闽,擂茶的习俗渐入闽地。元末明初以后,中原地区的擂茶习俗逐渐消失,只有客家人、部分畲族以及西南的一些民族继承下来。

至今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仍然保留了吃擂茶的习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擂茶在宋代称为”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495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