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文化 » 正文

涌溪火青为什么不出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6:29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810
内容摘要:一是安徽名茶众多,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而涌溪火青市场份额小,竞争力大,二是受众人群小,覆盖面有限,三是缺少品牌、营销建设,四是工艺考究,流程复杂,产量小,无法形成大的规模,五是茶叶核心优势

一是安徽名茶众多,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而涌溪火青市场份额小,竞争力大,二是受众人群小,覆盖面有限,三是缺少品牌、营销建设,四是工艺考究,流程复杂,产量小,无法形成大的规模,五是茶叶核心优势不明显,因此综合因素导致了涌溪火青不出名。

涌溪火青的产地介绍

涌溪火青产于泾县涌溪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其中丰坑的团结岩、阴上岩、岩脚下; 其盘坑的鸡爪坞、兰花坑、饭井石;石井坑的鹰窝岩等地的茶叶自然质量为上。这里年均匀温度15℃,年均匀降水量1500毫米这里茶园泥土多为乌沙土,土层深沉,无机质和氨磷钾含量丰厚,为茶树成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涌溪火青茶的特点

成品火青茶外形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显毫;清香馥郁,高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耐泡;汤色黄绿,明亮清澈;叶底嫩黄,匀整成朵。

干茶落杯叮铛有声,沸水冲泡慢慢舒展,茶粒在杯底宛如蓓蕾初放,云雾翻涌,粒粒茶叶渐渐变成朵朵初放的兰花,枝枝竖立于杯中,颇有欣赏趣味,在众多高档绿茶中独树一帜。

涌溪火青的历史

关于涌溪火青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便采回细嫩茶叶创制成“涌溪火青“,后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

另据《泾县志》纪载:清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由磨盘山南起至涌溪,广阔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可见三百多年前,涌溪茶就相当有名了。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火青年产量有百余担,为火青生产的最盛时期。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涌溪火青为什么不出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483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