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花茶 » 正文

对付春困,5款花茶助你赶走瞌睡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3:2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016
内容摘要: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容易犯困,人会变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有人称其为“春天疲劳综合症”。为什么会春困?一、由于此时节湿气重,人体若阳气不足,易受湿邪侵犯,脾因湿困而致运化失职,出现易困嗜睡、精神难以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容易犯困,人会变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有人称其为“春天疲劳综合症”。

为什么会春困?

一、由于此时节湿气重,人体若阳气不足,易受湿邪侵犯,脾因湿困而致运化失职,出现易困嗜睡、精神难以集中、疲倦乏力、肠胃问题等,这在中医上被称为湿困或春困。春困会影响肝的疏泄,一旦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便容易令人情绪异常或低落。

二、除了季节转换,湿气加重容易令人春困之外,经常进食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或者少运动、缺乏休息,都容易使人的脾胃功能欠佳。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脾之运化功能未完备;老人、长期患病者等脾胃虚弱,亦较易有春困的症状。

对付春困,除了采用饮食、运动和保持情绪开朗等措施外,喝花茶也可以提神解春困。春季是一个养生的好季节,那么春季养生茶都有哪些呢?

1.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是春季饮茶之首选。茉莉花茶,香气清婉、馥郁宜人,不仅可以提神解郁、消除春困,而且还有调节肠胃、美容养颜的作用。

泡法:茉莉花若干(约5克),放入透明玻璃杯里,用稍凉的开水(90℃左右)冲泡(八分满为止),随即加盖(下同)以防香气散失,约10分钟后饮用。

此茶含多酚类物质,有一定的收敛作用,故便秘者不宜饮。

2.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有活血调经、疏肝理气等功效,可帮助消化、减脂瘦身,还能改善肌肤、去除黑斑,尤其是那股浓烈的花香,对消除疲劳、醒脑提神有很好作用,适于春季品饮。

泡法:玫瑰花6~10颗,放入茶杯中,冲入温开水,约10分钟即可。如配上两颗红枣,更添几分甜香,又增滋养气血之功。

此茶性温、有行气活血之效,故阴虚火旺和月经期女性应慎用,以防加剧内火或导致月经量增多。

3.蜂蜜菊花茶

蜂蜜菊花茶具有散风祛热、清肝明目等功效。该茶能让人头脑清醒、明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地疗效。

泡法:先将5~6朵杭白菊用开水冲泡,待水温下降至约40℃~50℃,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即可。

此茶性偏凉,平素手足冰冷、脾虚、易腹泻者不适合饮用。

4.人参菊花茶

人参可调节神经系统,提高人体抵抗力,有效驱除疲劳;菊花气味芬芳,能祛火、平肝、明目。两者合用,健脑提神作用更好。

泡法:菊花干花蕾4~5颗、人参1.5~3克,两者一起用开水泡10~15分钟即可。

5.薄荷菊花茶

菊花具清热解毒、缓解疲劳作用,薄荷有疏肝理气、醒脑提神效果,两者一起冲饮可使解困效果更佳。

泡法:菊花6克、薄荷9克,一起放入茶杯中,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

此茶中的薄荷有发汗作用,故体虚多汗者不宜。

花茶禁忌:

不宜太“花”

花茶也是中药,几乎都有药物作用,不宜喝得太“花”,一来防止效用抵消,二来防止效用太过损伤身体健康,三来如果不对证型服用反而会适得其反。虽然大多数花茶都有理气、疏肝、开胃的作用,但不同的花茶功效各异。像月季花、红花茶有活血的作用,怀孕的妇女就不宜喝。而金银花、野菊花茶比较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

有些花茶不宜常喝

花草茶指的是将植物之根、茎、叶、花或皮等部分加以煎煮或冲泡,而产生芳香味道的草本饮料。由于每一种花、草都有其相应的性、味、功效,如果使用得当,花草茶的确有一定的保健疗效,但饮用也只是在一段时间内,需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调整,有时饮用过量也会造成身体不适。

自行调配要谨慎

自行调配花草茶时,要注意花草的性质,如安眠作用的熏衣草,就不要与可振奋精神的迷迭香一起冲泡。如果不知道各种花的药性,最好单独饮用。搭配喝最好咨询中医师或中药师。

想喝甜茶最好加蜂蜜

想喝甜甜的花草茶,最好添加蜂蜜,因为蜂蜜同样属于大自然的产物,且与花朵的味道相搭配比较和谐。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对付春困,5款花茶助你赶走瞌睡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35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