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造型不同所泡的也不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2:2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841
内容摘要:喝茶养生,日渐成为了不少职场人的选择。紫砂壶是人们常用的茶具,因紫砂壶泡茶,运用的时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更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倒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依据科学分析,

喝茶养生,日渐成为了不少职场人的选择。紫砂壶是人们常用的茶具,因紫砂壶泡茶,运用的时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更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倒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依据科学分析,紫砂壶能坚持茶的原味,让茶友轻松享用原汁原味的茶。从此茶与壶结下了不解之缘。紫砂壶有不同的形状,主要的形状有方形、扁形、圆形三种。形状不同导致泡出来的茶的味道也不同,所以不同形状的紫砂壶都有一款茶叶与之搭配,让不同的茶叶发挥出自己独特的香味。那么不同形状的紫砂壶适合泡什么样的茶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紫砂壶不同造型所泡的合适茶叶

紫砂壶泡什么茶最好?

1、紫砂壶泡茶,一般是壶音频率较高者,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青茶;壶音稍低者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

2、容量在200ml以下的平矮紫砂壶最适合喝铁观音,因为茶壶可以在瞬间达到高温,正好满足了铁观音的冲泡要求。(如虚扁、合欢、仿鼓等)

3、普洱茶、红茶要求保温时间长,用较高深、窄长的250ml左右的紫砂壶饮普洱茶、红茶的最佳(如石瓢、西施壶等)。

4、250ml左右的广口紫砂壶是泡绿茶的较好选择,因为绿茶不适宜长时间的高温浸泡,它要求茶具必须尽快散热(如仿古壶、井栏壶、柱础、虚扁等)。

一:方形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方形紫砂壶在制作丁序上的关键,在于泥料要练得非常匀称,在片接时的困难度与失败率高。方形器的内部角度,使茶叶不易滚动,水流容易被阻塞;但方形的外观在造形上引人注目,因此她的美观可以认为是大于实用功能。用方形紫砂壶来泡普洱熟茶,能使普洱的陈味尽出,非常之适合。

二:扁形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扁形紫砂壶,适合泡条索状的武夷茶。举一个例子:一把段泥紫砂壶,用来泡饮经过焙火的武夷茶,这把紫砂壶总能掩饰焙火的燥味,而尽情表现茶所应有的风韵。

宜兴紫砂壶制成扁形壶的比率较低。原因是此一壶形的烧结成功率(就是所谓的“成品率”)较低,这壶身较扁平的壶形,具有十足的稳定感,能够让条索状的茶叶沉稳地在壶里,安心地释出一身的香醇。当注水时,由于扁形壶的壶壁较短,水流自然有了缓冲,加上壶内空间狭小,茶叶更容易不温不火浸润于水中,温和地吐尽精华。扁平壶的空间不容一点私苟,正给了武夷茶岩韵精实发挥所在。因此,泡武夷陈年老茶,或是想要借由壶降低茶叶焙火味,那么扁形紫砂壶最适合。

三:圆形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根据经验,圆形紫砂壶最适合泡乌龙茶。为什么呢?因为乌龙茶茶干呈卷球状,圆形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让半球状的茶叶完全舒展。若你爱喝乌龙茶,买圆形紫砂壶最实在,原因是:圆形紫砂壶泡茶注水之后,圆形的器壁可让水在壶里顺流而转,更能温润地将水与茶叶做紧密结合,有利发茶。

用圆形紫砂壶适合泡乌龙茶,接下来可进一步考虑圆形壶所用的的材质,因为同一把圆形壶所采用的材质不同,也会影响泡茶效果。唯有全面地了解,才能买到实用的圆形壶,不再“壶”里“壶”涂!

用原矿紫砂制壶一般是买壶者最基本的要求,但哪一种泥料的发茶性最佳?朱泥?段泥?经过总结:朱泥传导性最好,但不一定能将高山乌龙茶的香味表现得最好!重要的是你必须亲身泡茶实证,才能抓到茶与壶的对位,才能知道泥料与发茶性的关系,才能回归到壶以茶为本的原点。

上面考虑的是紫砂壶的形状,除了紫砂壶的形状外,紫砂壶所用的泥料质也会影响泡茶效果。这就需要通过泡茶来证,才能抓到茶与壶的对位,才能知道泥料与发茶性的关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造型不同所泡的也不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317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