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追寻千年的梦幻茶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6:59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331
内容摘要:12月19日下午,“清新福建金汤之旅”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福建行记者团来到永泰县,见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带来的震撼。众所周知,福建茶叶天下闻名,那么好茶怎能少了美器?建盏便是那“为茶而生的

12月19日下午,“清新福建金汤之旅”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福建行记者团来到永泰县,见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带来的震撼。

众所周知,福建茶叶天下闻名,那么好茶怎能少了美器?建盏便是那“为茶而生的美器”,它自唐始盛于宋,是汉族传统名瓷。据史料记载,两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而其中尤以“斗茶”之风盛行,建盏便是宋代“斗茶

”中饮茶方式创新的产物。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秒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建窑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建窑出产的黑釉建盏一度经海上丝绸之路热销海外。宋代建盏最为世人所称道的品种有三:曜变、油滴、兔毫。曜变则是建盏中的绝世奇珍。数百年来,曜变盏(日称曜变天目)一直被日本人奉为茶器中的圣物,并小心保存。成书于1511年,记录将军家藏品的《君台观左右帐记》中称:“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日本NHK电视台录制曜变纪录片,称其为“天下第一名碗”。然而世事沧桑,宋末元初之后,盛极一时的建盏制作工艺湮没无闻。建盏因建阳而得名,而建阳独特的泥料,也成就了建盏的辉煌,造就了一大批的能工巧匠,让建盏这一消失了数百年的精美茶器能够再次亮相在世人面前。

前来为媒体答疑解惑,细数建盏历史渊源,传授品鉴建盏之道的谢松青和沈学东皆是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他们带来了春盏建窑和憬峰建盏陶器株式会社的作品让大家观摩品鉴。建盏,与别的陶瓷有着不一样的美。她不是美在轻巧、美在胎薄或是精巧的纹饰,她的美在于她的大气、她的朴拙、她的深沉,在不经意中,体现出一种巧夺天工的自然之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建盏的本色,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建盏烧制的不稳定性和难度。所以有人这样说建盏“一花一世界一盏一桃源”。不仅美观,建盏在现代泡茶的环境中,仍然具有诸多的好处。比如厚重的胎体有助于保温,盏身的小气孔,可以吸附钙镁粒子,减少水的硬度,变得柔软、甘醇。。。。。。

手执建盏,不由想问,拂袖煮茶,能饮一杯否?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追寻千年的梦幻茶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82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