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紫砂壶买来不用等于摔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4:33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464
内容摘要:虽然紫砂怕油、怕脏、更怕摔,但如果买来紫砂放着不用,将严重影响其色泽,更不利于其保值增值。圈子里行家说“紫砂的生命在茶海里,不能侍茶,紫砂就失去了生命的光彩”,可见“养”壶才是紫砂收藏的正道。开新壶藏

虽然紫砂怕油、怕脏、更怕摔,但如果买来紫砂放着不用,将严重影响其色泽,更不利于其保值增值。圈子里行家说“紫砂的生命在茶海里,不能侍茶,紫砂就失去了生命的光彩”,可见“养”壶才是紫砂收藏的正道。

开新壶

藏者公认,紫砂壶是有灵性的。如何培养出紫砂的灵性,“开壶”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据藏家张恪介绍,一把新出炉的紫砂壶是没有光泽的,也不能直接用来泡茶,因此新壶开始使用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行家叫做“开壶”。开壶的方法有多种,各行家的方法不尽相同。

第一步,用白水煮至少一个小时。具体方法是将壶盖与壶身分开,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这一步可以藉热胀冷缩让壶身的气孔释放出所含的土味及杂质。第二步,用老豆腐煮至少一个小时。这个步骤叫做“去火气”。目的是为了褪掉高温煅烧带来的火气。第三步,用甘蔗嫩头煮至少一个小时。第四步,用茶叶煮至少一个小时。完成这四个步骤后,紫砂壶才可以正式开始使用。

而宜兴紫砂壶,胎质气孔结构较大,吸附性较强。根据这一特征,如果是用普通茶叶沏茶,必须用后即清洗。如果用高级名茶,则可以贮存在壶内,搁置几日再清洗。

“在宜兴当地,洗壶是不用手的。”张恪说,只能用沸水长时间泡,再过冷水。新购紫砂壶,未用前还需要在清水中浸泡三四天,每天换水两三次,这是因为紫砂壶是经过一千多度高温烧成的,这一过程中会有少量铁质渗出,残留壶体表面,不清除干净,对人体有害,还会使茶水变味。

洗老壶

紫砂壶收藏后,长期搁置会有脏污,怎么办?玩壶多年的藏家张瑶涵向记者介绍清洗紫砂老壶以便重新沏茶的方法。

首先除去茶垢,先用温水加84消毒液及洗涤净将壶浸泡三四小时,用废弃的旧牙刷将其洗干净。这些茶垢对收藏或许有用,但对重新沏茶则是多余的。

其次是除去异味,将开水注入壶中,从壶嘴中快速倒出,即将壶浸泡于冷水中,如此反复三四次,即可除去异味,恢复壶的元气。

随后的消毒杀菌必不可少。放入茶叶后倒进大半壶开水,放入微波炉中转一分钟,即可杀菌。要注意的是,从微波炉拿出壶时,必须用旧布垫好端出,不能让水溢出壶外,避免爆裂,然后放置于木板上让其自然冷却。恢复功能后将老壶再泡一二次,倒掉茶水。依照之前的步骤操作,可使紫砂老壶焕发青春,正常使用。

“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壶的清洁,尤其不能让紫砂壶接触油污,保证紫砂壶的结构通透;冲泡时还要先用沸水浇壶身外壁,然后再往壶里冲水,也就是常说的‘润壶’;常用棉布擦拭壶身,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否则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影响紫砂壶的品相;紫砂壶泡一段时间要有‘休息’的时间,一般要晾干三五天,让整个壶身底干燥。”

茶养壶

壶的保养一般便通称为养壶,养壶的目的在于使其更能够涵香纳味,并使壶能焕发出本身浑朴的光泽。“一把新壶从开始泡第一泡茶的时候就开始和你结缘了,你就得细心地呵护它。”这是张恪对壶的珍视。新壶显现的光泽往往都较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壶内的茶液,时间久了,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就能养出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最佳艺术效果。

想养好壶,首先要尽量选择质地上乘的紫砂壶,那些低劣、残缺之壶养得再好,终究也是残缺。养壶还有外养与内养之说,只有内修外养,兼收并蓄,才能养出好壶。外养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时,壶的温度较高,壶壁上的细孔会略微扩张,此时要用细纱布擦拭氤氲的水汽,让茶油顺势吸附于壶壁之中,久而久之,壶壁就逐渐生辉了。

内养的关键在茶,“养壶最好用好茶,这样养得快;用一般茶养也可以,只是养的时间就要长一些罢了”。张瑶涵说,养壶是急不得的,不然的话就会事倍功半,反而不得其所。养壶的每个细节都要细心,但每个细节也都可以成为一种享受,至少要有了这样的感觉才算是明白了养壶的真正意义。

紫砂壶的收藏者是决不会把形态各异的壶高高放在橱架上的,真正爱惜茶壶的人,会定时地将其在不同时期收获的壶挨着个儿去沏茶——以精心挑选有不同香味的茶叶,配合不同温度的水,去养壶的色泽,养壶的香气。

“养壶人的壶不是盛茶用的,他们以茶去养壶的性情。收藏茶壶到了养壶的境地,除了要有钱,还得要有闲;除了要有闲,更得要有心。”如此长年养壶,养到后来,怕已分不清养的是壶的气质,还是自己的气度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紫砂壶买来不用等于摔碎”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262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