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茶器 » 正文

宋代建盏,斗茶最适宜的茶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2:41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414
内容摘要:黑于茶器正展现出“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意,如丝绒般的黑搭上动感的花纹,不论是曜变、油滴、银兔毫,甚至是最普通的褐毫,都能感受到他的律动与自然的变幻,白色的泡沫与绿色的茶汤在其间流动,彷彿穿梭于时空中,

黑于茶器正展现出“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意,如丝绒般的黑搭上动感的花纹,不论是曜变、油滴、银兔毫,甚至是最普通的褐毫,都能感受到他的律动与自然的变幻,白色的泡沫与绿色的茶汤在其间流动,彷彿穿梭于时空中,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建盏在宋代成为皇家贵族不惜重金追求的宝物,也是文人争相题咏的珍品。北宋皇帝徽宗在《大观茶论》、书法家蔡襄在《茶录》里面均明确指出,建盏是最适合点茶和斗茶的茶器。

那么除了我们常知的“茶色白,宜黑盏”、“坯微厚,熁〔xi〕之久热难冷”,以及特有的兔毫、鹧鸪斑、曜变等釉色斑纹外,在器型上,建盏又有什么独特之处,使得宋代斗茶家的独爱之呢?

束口盏的器型

盏心

盏心的圆是茶粉的量器,宋朝点茶用约一钱七的茶粉(约5-6公克),刚好填满盏心。

止釉线(施釉线)

第一次注水到第一道折沿(止釉线),狭窄的盏心方便调膏,调膏的水量刚好使这止釉线位于这个位置,而这止釉线也是烧制时必须的,否则易流动的釉若没这道折沿,会流至匣钵造成沾黏变成废品。

盏壁角度

点茶前后需要六次注水,由于接近45度角敞开的盏壁,使渐渐升高的水面形成开阔的空间,点茶时易于击拂。

指沟

近口缘处盏壁内折,此处盏内有一条“指沟”,沟上还有一条凸出的折沿。这恰到好处的设计,刚好吸收掉击拂时波涛汹涌的茶汤能量,使茶汤不致溢出。而且快速充点时,即便偶尔的失控,折沿能够将失控的茶汤阻挡、回流到茶碗内,不至于溢出。

口缘

盏的口缘微撇,品饮时非常适口,以时下的说法,便是“符合人体工程学”。

胎体

上薄下厚的胎体造成重心下压,茶盏不容易翻倒。因而,建盏有一种金鸡独立般的挺拔沉稳感觉。而建盏的黑釉衬托著如粥面的茶汤形成强烈对比,阴阳调和,也方便检视斗茶时汤花退去所露出的水痕,建盏因而成为斗茶的利器。

这些实用性使得建盏最适用于宋代的点茶方式与手法,也呈现出其独特的美。建盏的美是深层的美,美在他简单俐落的线条,美在他未经釜凿的色彩变化,这是一种气质与意境之美,而非肤浅的形色之美。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宋代建盏,斗茶最适宜的茶器!”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199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