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冲泡 » 正文

普洱茶冲泡的9个步骤和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7 02:28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1383
内容摘要:冲泡普洱茶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机变,若细节不对,方式不对,则茶汤便是另外一番风景,那么如何泡好一杯普洱茶呢?下面跟着昵茶网来看一下。首先准备茶具:茶器:白瓷盖碗(110毫升)、公道杯、茶杯、茶滤、茶巾。出

冲泡普洱茶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机变,若细节不对,方式不对,则茶汤便是另外一番风景,那么如何泡好一杯普洱茶呢?下面跟着昵茶网来看一下。

首先准备茶具:

茶器:白瓷盖碗(110毫升)、公道杯、茶杯、茶滤、茶巾。

出汤时间:5秒左右

水温:100℃

茶量:8g普洱茶

是否醒茶:是

冲泡普洱茶,与之最好的搭档便是白瓷盖碗了,白色的杯,明亮之汤,天作之合,简洁又不失大气,非常具有饮用的欲望,白瓷盖碗冲泡方便,出汤顺手,但要掌握好拿捏的姿势,不然还是会烫手的。

当然如果有条件,昵茶网认为紫砂壶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一些滋味浓郁的老普洱茶用紫砂壶也是增添光彩,但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盖碗即可,随手可得,真实还原普洱茶的味道,蛮不错。

1、温杯

冲泡普洱茶,开门的第一件事温杯汤杯,将水烧开,用开水认真的将盖碗以及茶具烫洗一遍,祛除异味,提高盖碗的本身温度,同时也能增加茶叶的风味,尤其是在低温的冬季尤为必要,温杯之后快速倒掉水。

2、投茶量

一般来说,冲泡普洱茶时,茶水比例控制在110ml容量的盖碗,搭配8g普洱茶(生茶)刚刚好,如是熟茶则投茶量可减少到6~7g。

昵茶网:投茶量过多则茶汤过浓,无法品尝到茶叶原本的口感,还会导致轻微的苦涩。

而投茶过少,则口感平平,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切刚刚好就是最好,所以普洱茶的投茶量一般为8g(110ml容量盖碗的前提下),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尝试做调整。

3、醒茶(湿醒)

普洱茶经过长时间的存放,茶內物质沉睡久矣,醒茶主要是为了洗发茶叶的风味和香气,从而焕发茶叶的活性。

把8g普洱茶投入盖碗之后,顺势提起水壶,向盖碗注入开水,注水再之后浸泡3-5秒,然后快速倒掉,此为醒茶。

4、冲泡

接下来就是正式冲泡了,注水原则为高温之水冲泡、环壁注水、快出水,高温意味着100℃,

首先,提起茶壶,沿着盖碗杯壁顺时针绕圈注水,环壁注水,是成全一杯好茶的利器。环壁状态下,水流缓慢地流入盖碗中,普洱茶的每一根条索都能得到与水接吻的机会,然后使其茶汤大放光彩。

5、出汤

将盖碗的水冲满后,3-5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出汤了,快出汤是普洱茶冲泡的主旋律,尤其是前三冲,切勿久泡,出水速度尽可能快。

在第四冲之后,可以适当坐杯。

坐杯时间参考。前6泡5s以内(快出汤),7泡开始5s、10s、15s、20s左右,好的普洱茶冲泡15泡以上不成问题。具体的坐杯时长,可根据个人口感喜好做调整。

6、品饮

首先,茶汤入口,先含在口中,与舌面充分接触。舌面的味蕾是最敏感的,去感受普洱茶在短时间内苦回甜、涩散开的过程。这是衡量好茶的重要标准。

主要细品这3点:苦回甜的过程、口感的醇厚度和香气的变化。

其次,要细细品味茶汤的浓强度和饱满度。有些老茶的茶气十分强劲,像没被驯服的野马,在你口腔里横冲直撞,力度很足很猛,就是这种感觉。

普洱茶的两种醒茶方法~昵茶网茶叶百科: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存放过程中其内含物质变得收敛,冲泡时不容易出味,经过醒茶后,茶香得到更好的挥发,口感也更加圆润滑口。

那什么是醒茶呢?醒茶好比运动前的热身,在这个过程中,尘封的茶叶与空气、水分进一步接触,使茶叶在冲泡时能稳定释放出内含物,达到更好的品饮表现。

普洱茶的醒茶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干醒”,指的是冲泡前的醒茶。在茶仓等封闭环境下长期存储的普洱茶,品饮前需要在相对透气的环境中放置1-3个月。

比如,把茶饼撬开后,存放在紫砂罐或者陶罐里,以唤醒茶叶活性,进一步提升茶叶品饮的口感。

第二种是“湿醒”,指的是冲泡时的醒茶。用开水充分浸润茶具后,把茶叶投入壶中,注入热水3-5秒后倒掉,然后静置适度时间,等茶叶充分吸收壶中的热气苏醒展开,再注入第二泡水。这样能使茶叶充分浸润,能够促进茶叶内含物的释放。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普洱茶冲泡的9个步骤和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4054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