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茶叶大全 » 经验 » 正文

茶叶分绿茶红茶的依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7:11  来源:昵茶网  浏览次数:683
内容摘要:茶叶分绿茶红茶的依据加工工艺,也正是由于工艺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茶叶的氧化(发酵)程度,其中绿茶不经过氧化(发酵),茶叶属性偏寒,具有绿汤绿叶的显著特征,而红茶为全氧化(发酵),具有属性温和,汤色浓

茶叶分绿茶红茶的依据加工工艺,也正是由于工艺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茶叶的氧化(发酵)程度,其中绿茶不经过氧化(发酵),茶叶属性偏寒,具有绿汤绿叶的显著特征,而红茶为全氧化(发酵),具有属性温和,汤色浓郁、甜香的显著特征。

根据工艺的不同,形成不同茶叶的氧化或发酵程度

不氧化(发酵)茶,绿茶。

轻氧化(发酵)茶,黄茶。

微氧化(发酵)茶,白茶。

半氧化(发酵)茶,青茶(乌龙茶)。

全氧化(发酵)茶,红茶。

后发酵茶,黑茶。

六大茶类的介绍

1、绿茶

绿茶在六大茶类中分布最广,在六大茶类里产量最高,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茶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好,销路大,主要产区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四川、江西等省。

绿茶是由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鲜叶在杀青过程中,在热作用下钝化酶的活性,制止鲜叶内多酚类物质酶促氧化,因此绿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多酚、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从而形成了绿茶外形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香高味醇的品质特点。

2、红茶

红茶是目前世界上消费区域最广、生产量最多、国际贸易量最大的茶类,也是中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按照加工工艺不同,分为红碎茶、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三种。

鲜叶经过萎凋、揉捻(揉切)、发酵、烘干等工艺过程,使鲜叶内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最终形成红茶独有的“红汤红叶”品质特征,其中发酵是红茶形成品质的重要工序。

3、白茶

白茶主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建阳和松溪等地。

白茶制法独特,不炒不揉,直接经萎凋、烘干而成。成茶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根据鲜叶采摘标准不同,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四个花色品种。

白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萎凋,在此期间伴随着鲜叶的失水而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理化变化,从而逐步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风格。

4、青茶

青茶又名乌龙茶,主产于我国的福建、台湾和广东等省。乌龙茶外形粗壮结实,色泽青褐油润,天然花果香浓郁,滋味醇厚耐泡,叶底呈青色红边。

乌龙茶依其制作方法、品质特征和产地不同,可分为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乌龙茶由鲜叶经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和烘干等工序加工制成,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特有工序,也是关键工序。

5、黄茶

黄茶是我国特有茶类,生产历史悠久。

根据鲜叶原料的嫩度和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茶基本制造方法都要经过杀青、闷黄、干燥三个过程。闷黄是黄茶制造中的独特工序,也是形成黄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闷黄过程经湿热作用引起叶内物质的发生深刻的理化变化,为形成黄茶独特“黄叶黄汤”的品质特征奠定了物质基础。

6、黑茶

黑茶加工历史悠久,是国内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饮料。黑茶花色品种繁多、形状各异,主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主销中国西北和西部边疆地区。

黑茶的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其中“渥堆”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茶叶分绿茶红茶的依据”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baike/3639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