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锦鲤繁殖方法,锦鲤鱼什么品种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6 11:03  浏览次数:822
内容摘要:以人工繁殖锦鲤为例,首先将产卵期相近的亲鱼放在一起,使其追尾,产卵时分开公鱼和母鱼,休息半小时后麻醉亲鱼,挤出母鱼的卵子和公鱼的精子,将其混合用消毒的羽毛搅拌后,撒到孵卵床上受精,约1小时,会出现大量泡沫,应及时清除,约4-7天就可孵化出仔鱼。一、锦鲤繁殖方法1、以人工繁殖法为例,首先将产卵期相近的亲鱼放在一起,使其开始追尾,当开始产卵时,将公鱼和母鱼分开,让其休息半小时或1个小时。2、在亲鱼休息期间准备器具以及药品,将其麻醉后,用林克氏药水消毒锦鲤的腹部,接着使母鱼的腹部朝下呈45°,轻轻的挤压

锦鲤繁殖方法,锦鲤鱼什么品种好

回答以人工繁殖锦鲤为例,首先将产卵期相近的亲鱼放在一起,使其追尾,产卵时分开公鱼和母鱼,休息半小时后麻醉亲鱼,挤出母鱼的卵子和公鱼的精子,将其混合用消毒的羽毛搅拌后,撒到孵卵床上受精,约1小时,会出现大量泡沫,应及时清除,约4-7天就可孵化出仔鱼。

一、锦鲤繁殖方法

1、以人工繁殖法为例,首先将产卵期相近的亲鱼放在一起,使其开始追尾,当开始产卵时,将公鱼和母鱼分开,让其休息半小时或1个小时。

2、在亲鱼休息期间准备器具以及药品,将其麻醉后,用林克氏药水消毒锦鲤的腹部,接着使母鱼的腹部朝下呈45°,轻轻的挤压腹部,将卵子排出至准备好的器皿里。

3、公鱼腹部则向上挤压出精子,可用吸管或针管吸取精子放入盛有克林氏药水的容器中,将卵子与精子混合并用消毒的羽毛搅拌。

4、把已混合的卵子撒到孵化槽中的卵床上开始受精,同时开始打气加氧,并用甲基蓝给授精卵消毒。

5、待1小时左右,会出现大量泡沫,可分解未授精卵和授精卵,因为泡沫会影响孵化水质,所以在1天中必须进行几次泡沫的清除工作,目的在于防止鱼卵腐烂。

6、一般温度无太大变化时,约4-7天就可孵化出仔鱼。

二、锦鲤鱼什么品种好

1、红白锦鲤

(1)红白锦鲤的体色为在其白色的底色上有鲜红的斑块,既食水蚤等动物性饵料,也食浮游海藻等植物性饵料,饲养较容易。

(2)饲养红白锦鲤时,应将其放养在面积较大的鱼塘中,密度过大会抑制生长。

2、大正三色锦鲤

(1)大正三色锦鲤培育于日本大正四年,在其雪白的体色上,有绯红和乌黑两色斑纹。通常头部有红斑,背部有黑斑,胸鳍上只有黑色条纹的个体是上品。

(2)饲养大正三色锦鲤的水温为20-23℃,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要求不高。

3、昭和三色锦鲤

(1)昭和三色锦鲤培育于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昭和时代,体色以大块黑色为底色,并分布着匀称的红、白色斑,因此得名昭和三色锦鲤。

(2)昭和三色锦鲤主要有淡黑昭、绯昭和近代昭和等种类,食性较杂,即吃动物性饵料,比如水蚯蚓和水蚤,也吃芜萍、海藻等植物性饵料,还吃人造颗粒饲料。

4、黄金锦鲤

(1)黄金锦鲤全身只有单色金黄,鱼鳞排列整齐,在夏季水温较高时,黄金的颜色会变成暗金黄色,对水温、水质的要求并不严格,但对水温变化敏感,温度浮动的幅度在2-3℃时,易生病,温度浮动的幅度在7-8℃时,易导致死亡。

(2)黄金锦鲤适宜活动的温度为20-25℃,在此温度中,锦鲤色彩鲜艳、游动活跃、食欲旺盛、体质健壮。

5、丹顶锦鲤

(1)丹顶锦鲤头部中央有鲜红或单一颜色的斑纹,形状以圆形和“鞋抽”型为主,嘴边有两对胡须,属温带性鱼类,适宜的温度为8-30℃。

(2)丹顶锦鲤对环境的适应力强,但对水温的剧烈变化敏感,尤其是温差变化4℃以上时,在其体表面会出现白膜,是感冒症状,因此饲养时需要注意保持水温的稳定。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锦鲤繁殖方法,锦鲤鱼什么品种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262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锦鲤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